報導 2024-05-11 2042 記者 羅毓嘉 新聞
電池芯廠格斯科技*(6940),將於5月12日以參考價30元登錄興櫃買賣。不論是電動車、還是儲能體制的利用,電池芯都可謂是行業的「心臟」。格斯成立在2024年、2024年才跨入電池芯製作,此刻已是臺灣能同時製作鈦酸鋰及高鎳鋰三元高階電芯的唯一廠商,約請格斯科技董事長張忠傑(附圖),分享格斯科技創辦短短不到10年贏家娛樂城返現優惠間,何必或許走在臺灣電池芯業界的專業領頭位置。
Q1:就格斯科技的產物藍圖而言,好像一開端就往高能量密度的產物去走,這樣的安排好像是滿大膽、卻也滿勝利的。請跟我們分享一下格斯的沿革、和重要隊伍成員的底細?
張忠傑:格斯科技的創立隊伍重要來自中研院物理所,其時做的是氧化物超導質料的研討,後來以為,這樣的專業在鋰電池的正極質料、鋰三元電池領域有很大成長空間。說白了,磷酸鋰鐵電池體制在已往20年線上娛樂城傳送門內,受制於質料的性質,組織上沒有設法有龐線上娛樂城免費攻略大的衝破,要把能量密度繼續往上加強,相符當代電動車電池所需求的電力輸出與輸入,格斯科技的隊伍,就從質料組織的變動,去觀測出包含有鈦酸鋰這些電池質料本身,實在還是有衝破的空間。
目前鈦酸鋰電池在能量密度上已經幾乎能與鋰鐵電池並駕齊驅,同時又具備有更安全、多次充放的性質,壽命也較鋰鐵電池來得長,因此就電動載具而言長短常合適的電池芯解決計劃,創立隊伍也即是看準這個趨勢,才大家一起合資成立了格斯科技。
Q2:格斯科技坐落於中壢工業區的臺灣首座GWh規格電池芯超等工場,在4月26日舉辦啟用儀式,將主攻鈦酸鋰(LTO)及高鎳三元質料體制。請幫我們說明一下這座工場的戰略性意義?何時會開端投產,各項利用產物的產能安排如何?
張忠傑:或許安排、建造出這樣一座GWh品級的工場像特斯拉(NASDAQTSLA)的Elon Musk就把這樣規模的工場稱為「超等工場」這意味著我們佔有規模化的量產、大批仿製勝利產物的專業,在國際市場上已經佔有一席之地。此刻的GWh品級工場,大多是在中國、韓國、日本這些國家,那臺灣參加建造這樣的工場,也就典型臺灣的專業純熟了,那市場上也即將要多出一個新的抉擇。
這對臺灣整體電池、電池質料、乃至下游的電動車與電動巴士供給鏈而言,長短常有意義。
目前格斯科技的中壢超等工場,仍處於將主動化體制做最佳化調適的階段,預期Q2季底就會開端試產,而事實上8月份也有國際認證機構來實地驗證,確認格斯科技的GWh級超等工場生產的產物,可以的確採用在電動車體制上。首要,格斯科技的中壢新廠會先投入約250MWh(約25%)產能,但因為客戶給我們的預計訂單量十分大,到了2025年需要就會到達3.5GWh,前程需要將越來越強勁。
Q3:若以電池芯來看,面臨臺塑(1301)集團、鴻海(2317)集團,以及臺泥(1101)旗下能源科技等大型集團佔有的物質都要陸續投入、海外又有韓國和中國的進步者「擋路」,面臨可能的產能比拼、以及價錢競爭,格斯科技的競爭利基與優勢何必?
張忠傑:實在電池贏家娛樂城電子郵件註冊行業在臺灣已往的組織就像沙漏有上游的電池質料,有下游的模組,但即是獨缺電池芯,這塊的確是對照少人投入物質,那這個沙漏是不是就被中間缺少電池芯的瓶頸卡住了?我想格斯科技和其他廠商對照不一樣的是,我們是個小型的新創公司,在業務上永遠維持彈性,在產物調度和業務本事上,能夠會比佔有豐盛資金的大公司來得趕快。
另一方面,像臺泥用心在圓柱型電池、和格斯科技的大尺寸軟包有市場區隔,臺塑和鴻海則是投入鋰鐵電池。我覺得歷久來看,不同種類差異的電池型態不會彼此撲滅,而是如何幫客戶找到他最需求的電池解決計劃。例如說,大家在講的電動飛天載具(EVTOL),它實在應當搭載一個高功率大輸出的發動電池用來起飛,而通博娛樂城app更新到巡航的階段再轉換為平穩輸出的電池體制,這都是相輔相成的。
事實上,格斯科技也不把競爭者當成仇敵,反而逆勢成長代工貼牌的生意模式,從幫客戶代工的角度起程,功勞製作本事,終究「商場上少一個仇敵,反而多一個友人」永遠是好事嘛!
Q4:就產銷組合來看,2024年的外銷比重(外銷25%內銷75%)相較2024年(外銷10%內銷90%)有明顯的增加,是因為與歐洲及日本(Kaneka)等國際客戶進行獨家並歷久的產物開闢配合,前程也將不亂供給海外客戶的訂單。跟我們分享一下這些客戶的行業別?格斯科技夢想的內外銷比重何必?
張忠傑:事實上之前格斯科技在內地的營收對照高,重要是由於我有一些中研院的文案、中油的案子,但是跟著三家代工客戶歐洲與日本的廠商,兩家使用鈦酸鋰產物,一家使用高鎳三元鋰的計劃,都是往載具、儲能方面去走,依據客戶的預估,到了2025年客戶需要就會大於3.5GWh,屆時格斯科技的外銷比重可能會增加到60%-70%,相對地內地販售的比重就會順勢降到30%-40%。
為了因應客戶的需要提升,格斯科技目前也已經產開了下一階段建置新廠的安排。
不光僅在歐洲與日本客戶端有需要,格斯科技目前有在接觸的潛在客戶,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也都有,歷久來看格斯科技但願約請客戶來進駐我們的工場,終究電池芯這個產業,資金、專業、控制的門檻都很高,客戶進駐在工場也可以看到格斯科技的最新專業與生產流程,他們對格斯科技的自信一定會進一步增強。
另一方面,格斯科技一直保持和日本企業的專業切磋,本年也和外貿協會一起去德國訪問了賓士、福斯、保時捷等車廠,反映極度正面,前程車廠若要採用大批格斯科技生產的電池芯,我們也不去除直接去客戶旁邊設立一條專門的生產線,這樣可以包袱運輸本錢,創建雙贏。
Q5:格斯下一個階段的主要投資、研發項目有哪些?在中壢工業區的電池芯超等工場已投資40億元,格斯科技的股本5億多,財政何必可以累贅?財政上大約何時可以看到損平點?後續募資、上市的安排何必?
張忠傑:實在格斯科技在A輪募了6.5億元、B輪12.5億元、C輪8億元,再加上最一開端來自親友摯友的天使輪資本等等,總募得的資本加起來就已經過份30億元。中壢廠投資的總額,是土建、廠房再加上主動化器材與量測器材添購,總投資額才會到達約40億元。
我們預期格斯科技預測在本年底、或來歲初,以工業局的科技事業項目轉上市櫃,財政上,跟著中壢1 GWh級電池芯超等工場在Q2底陸續開出250 MWh產能,並在來歲Q2到達1 GWh的滿載產能,在2024年下半年就可望看到單月轉盈、2025年全年贏利的財政成果。
格斯科技股票每股面額為2.5元,目前已發布股數為213,967仟股,實收資金額為5.35億元,2024年營收為4,951萬元、年增34%,稅後淨損為1.9億元,較2024年的淨損1.36億元擴張,全年每股稅後淨損為1.1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