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最刺眼的桂冠。
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嘉獎大會在北京舉行。經復查確定,南昌市繼續保存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作為反應城市整體文明程度的綜合性榮譽,全國文明城市是每座城市追逐的理想,也是最具價值的城市品牌。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全國文明城市,這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閃耀著每一個南昌人無盡的榮光,也凝聚著每一個南昌人的聰明和汗水。
改建便民
老舊小區改建后路平燈亮
人民群眾是文明城市建立的主體,也是建立勝利的關鍵。南昌市把踐行以人民為中央的思想貫穿文明城市建立全過程,加倍講究樹立共享發展理念,加倍講究回應黎民需求,加倍講究黎民現實感受,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成政府的大事,以一流的城市品格、一流的文明風尚、一流的生活體驗,知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使文明城市建立成色足、可連續,取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援。
走進西湖區系馬樁街道東書院社區,不禁面前一亮——灰黑色的外墻與綠化樹木相映成趣,小區面積不大,但整潔干凈,老人帶著孩子在休閑區聊天、游玩。
東書院社區30多棟住民樓建于上世紀80年月,是代表的開放式老舊小區。2024年8月,老舊小區改建的和風吹進門,怎麼改建?黎民點菜、政府買單,幸福微實事項目跟著舊改一同展開。如今,這個小區環境改良了,還增加了康健小屋日間關照中央等服務設備,用小區住民陳大爺的話說,這里好看又好住。
南昌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改建,摸清老舊小區根本底數,堅定分類施策、普惠改建,重點通過微改建,完善老舊小區根基設備,確保小區路平燈亮、門窗完好、環境整潔、秩序井然。
民生福祉看得見摸得著。2024年,南昌市明確提出,利用3年時間,對全市1086個老舊小區進行全面改建,本年重點對247個老舊小區進行改建,涉及10萬戶,惠及市民32萬余人,打造一批內涵豐富、各具特色的小區。通過實施老舊小區改建,越來越多住民感遭受了幸福百家樂 盤路來打門。
建立為民
民生實事提拔群眾幸福感
在文明建立中,南昌始終從群眾需求動身,把建立為民理念落實到城市安排、建設、控制全過程,力求給群眾帶去更多實惠。
南昌把深化建立與補齊民生短板緊密結合。推動馬路本色由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和社區延伸,試行以克論凈最嚴考核尺度,背街小巷環境明顯提拔,打造了潔凈南昌品牌。完工129條背街小巷建設和1000條途徑微改建,城市綠道到達220公里,新增口袋公園郵票綠地126個,新建改建城區公廁741個,根本形成10分鐘步行如廁圈,來歲將完工全市所有背街小巷整治提拔。
依照干凈、整潔、有序、玩百家樂 技巧便民的整治目標,連續開展農貿市場改建及周圍環境整治。在全市履行農貿市場白條禽上市,重新規定了農貿市場建設尺度化星級化認定設法,推動農貿市場控制連續不斷向規范化、聰明化、尺度化邁進,城區農貿市場環境明顯改良。
堅定系統治理理念,采取綜合措施加強交通治理,重點實施了公眾泊車場建設三年攻堅策劃,新增泊車泊位368萬個,本年還將新增12萬個。城區104個途徑交叉話柄施渠化改建,有效開展69處積水點整治、完工41個交通堵點治理,全面取消私人車限號政策,公交都市建立工作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成為與北京、上海、深圳比肩的全國為數不多的公交都市之一,群眾交通出行加倍便利。
依照管干分解、重心下移的原則,深入推進城市管、監、養革新、城市控制市場化革新以及城市控制尺度體系建設,實現了由粗放型、突擊型、運動型向常態化、長效化、精細化轉變,城市控制體制連續不斷優化。
南昌通過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立,市民素質大幅提高、根基設備日臻完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社會治理連續不斷加強,對優秀人才、高新專業、資源信息等高檔要素的吸引力和承載力也在連續不斷加強,老黎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連續提拔。
文化惠民
群眾獲得感在家門口升級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將文化嵌入城市發展中,是南昌市提拔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質的主要一環。
在高新區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內,一座臨湖而建的圖書館——艾溪湖美書館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清新別致的裝飾設計、琳瑯滿目的書籍畫冊,透過落地窗就能飽覽艾溪湖美景,許多人專程趕來打卡,每日款待讀者超千人。
在老城中央的八一公園,梁書美術館在國慶前夜開放。由老建筑一壺春改造而成的梁書美術館背靠豫章十景之一的蘇圃春蔬,是一個公辦民助的美術館。從民間私藏走向民眾共享,從政府包攬轉向民辦公助,從文化資本朝向文化資產,這座老黎民家門口的美術館,成為文化惠民的生動注腳。
自9月23日正式開園后,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人氣十足。馬蹄金、五銖錢、孔子像漆衣鏡、青銅博山爐、戰國蟠螭紋青銅缶、南昌銘文青銅燈……讓有人穿越2024余年,一瞥漢朝盛世真容。
為把南昌建設成為有歷史、有故事、有溫度、有情懷的歷史文假名城,南昌堅定以項目建設為帶領,著力實施十大文化重點工程,重點做好海昏侯國遺址公園高尺度開園,打造成南昌新的文假名片,大力推進繩金塔、萬壽宮、滕王閣、百花洲等歷史文化街區會合連片綜合打造,深挖文化內涵、豐富文化產品。讓我們老黎民得到實惠,提拔獲得感、幸福感!市民鐘興說。
南昌加速文化地標建設,北有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為載體的大華文化、中有滕王閣為載體的盛唐文化、南有八大山人為載體的明清文化總體布局根本形成,一批叫得響、立得住、推得開、留得下的文化工程加速推進,顯現中華天氣、彰顯贛鄱風韻、凸顯南昌特色的文化之城正加快建設。
城建利民
五城建設打好建立組合拳
把全國文明城市建立工作與正在扎實推進的創造之城、實力之城、山水之城、文化之城、英勇之城五城建設結合起來,南昌堅定系統策畫、統籌推進,打出了一套強根基、優性能、提品格、利長遠的建立卡 利 百家樂 作弊組合拳。
南昌大力推進城市建管十大提拔行動。把城市性能與品格提拔作為文明城市百家樂 連莊建立的根基工作,力爭通過兩年時間努力,使城市形象面貌得到顯著改良,性能品格得到全面提拔。
城市路網加倍完善。地鐵1、2號線全線運行,地鐵3、4號線將差別于今明兩年通車運行,城市一環閉環通行,三環根本實現閉環運行,二環正在加快推進,城區斷頭路、微輪迴等項目加速推進,以十縱十橫為主體、地上地下相混合的大都市綜合交通體系根本形成。
城市生態加倍優良。本年新增公園面積100萬平方米,力爭來歲公園綠地面積到達560萬平方米,實現人均綠地面積14平方米,綠地率413%,到達全國省會城市上游程度。同時,實施綠網工程,力爭來歲城市綠道到達438公里,口袋公園郵票綠地到達312個,根本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賞景的觀感功效。
城市特色加倍彰顯。依托河湖聯通的天然本色和豐富的水資本優勢,大力實施一江三河串十湖水系連通工程,加速實現城區138公里內河水系、32平方公里湖泊全網貫通,使城市水系全面融入贛江、撫河、鄱陽湖大流域生態系統,同步推進岸邊綠道相連結、攬山入城相呼應,繪就山水林田湖城生態美景。
全民介入
文明建立
匯聚磅礴氣力
始終把弘揚社會主義要點價值觀作為文明城市建立的主要內容。南昌大力推進要點價值觀帶領工程,充分運用南昌紅色教育資本豐富優勢,發揮八一起義紀念館、方志敏烈士紀念園等革命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安排建設紅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線。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央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建成縣區、鄉鎮街道、村社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央1907個,根本實現市域全蓋住,匯聚起文明城市建立的磅礴氣力
深化文明城市建立齊抓共管。南昌創建了由市委書記總擔當、市長任總指揮、專職副書記任常務副總指揮的建立指揮體系,指揮部每周召開工作例會進行調度、點評、督促,市四套班子成員每半月深入社區開展督導巡查,市直部分每周深入掛點社區開展建立幫扶,及時督促整改;縣區依照網格化控制要求,創造實施社區長、途徑長、樓棟長、單元長責任制,分片包干、責任天下百家樂到人。創建文明建立指揮調度系統,積極運用當代科技手段,及時發明疑問、研判疑問、辦理疑問。
跟著文明城市建立工作連續不斷深化,城市面貌顯著變化,根基設備全面提拔,出行秩序漸佳、志愿活動成常態……越來越多的市民參加到創城行列中來,為這份和平宜居的文明氣質添上自己的注腳。
在建立中攻堅奮戰,離不開黨員干部、環衛勞工、年輕志愿者、抗疫戰士……一樁樁、一件件凡人善舉,燃起了一把火、撐起了一片天。南昌創建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在職黨員進社區制度,廣泛開展文明建立志愿活動,近兩年介入文明建立、疫情防控等工作的志愿者過份20萬人。同時,組建市民文明走訪團,常態化開展轄區內走訪和跨區交叉走訪,遠大市民介入和支援文明城市建立工作的懇切空前高漲。
南昌晚報·愛南昌客戶端吳躍強文馬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