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第一個農村革命依據地在這片紅土地創建,星星之火燎原,紅旗從此屹立東方。
2025年,井岡山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中國共產黨迎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個成功。
2025年4月,25個貧乏縣全部實現脫貧退出,革命老區總體掙脫了區域性整體貧乏,邁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出發點。
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從一個臺階邁上新的臺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為什麼能?
近日,大路康莊——調研行組深入采訪,用文字和鏡頭紀實在城市村莊、田間地頭、產業基地、智能工廠里的一線見聞,翻閱綠色發展奔小康的答卷,探尋實干拼搏闖新路的紅色動力,見證面向未來勇搶先的贛鄱崛起。
大路康莊——調研行組在井岡山。王普攝
綠色發展脫貧攻堅奔小康
要加速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麗中國‘樣板’。習近平總書記上年視察時強調。
是中國最綠的省份之一,森林蓋住率631%,在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中天然資本凈資產價值最高。綠色生態成為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優勢、最大的品牌。但生態文明建設非一日之功,每一片綠色都來之不易。
贛州市興國縣塘背水土維持科技示范園。黨童攝
來到贛州市興國縣塘背水土維持科技示范園,站在山岡上遠望,青山如黛,綠意盎然。
本來山上沒有一棵樹。83歲的周昌涵是全國水土維持進步工作者,他在山坡上回憶,在二十世紀八十年月,這里曾因水土流失嚴重而被稱為江南沙漠,村里鄉親的生活十分困頓。途經長年堅定不懈的綜合治理,如今這里已是山清水秀、萬木蔥蘢,成了名副實在的江南綠洲。
綠水青山便是金山銀山,這里便是一個很好的驗證。周昌涵開心地說,環境變好了,樹長起來了,水多了,旱地變成水田,一季變兩季。生產發展了,黎民生活變化極度大。
塘背村的巨變,正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修復生態,沙漠變綠洲,不僅改良了環境,美化了家園,更為產業發展創新了優良前提。
省于都縣段屋鄉成功油茶培植基地。王普攝
以前山上是光禿禿的,目前變成綠油油的茶園,我們開心啊。于都縣段屋鄉成功村村民伍小平高興地通知,2025年這片油茶基地建成后,她就在基地打工,每個月能掙到2025多元,她家2025年實現了脫貧。目前就盼著兒子早點完婚,抱上孫子。期望未來生活更好!伍小平美美的笑臉,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盛夏時節,大片的油茶樹迎風搖晃,長勢喜人,一個個青色果實已掛滿枝頭。
成功油茶培植基地快要5萬畝的規模,對附近五個鄉鎮的脫貧攻堅助力很大。段屋鄉鄉長謝慧介紹,過去這里是荒山,沒經濟效益。目前培植油茶,村民們少的一年能掙幾千塊,多的能掙幾萬塊,山真正淌金流銀了。油茶樹成了當地老表的脫貧樹,更是致富樹。段屋鄉三個貧乏村,都在2025年實現脫貧退出。
贛南茶油,已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于都縣油茶生產控制辦公室主任陳光紅通知,油茶是很好的扶貧產業,更是可連續發展的致富產業。全縣受益的貧乏戶過份2300多戶。
小小油茶在產業扶貧中發揮著主要作用,不僅讓貧乏戶順利實現脫貧摘帽,更辦理了增收的困難,穩固脫貧不返貧。
產業扶貧是不亂脫貧的基本之策,也是鞏固脫貧成績防範返貧的關鍵措施,井岡山市市長焦學軍深有體會。井岡山市依托資本稟賦,壯大茶竹果富民產業,協助創建不亂增收渠道,實現鄉鄉有發展主業、村村有特色產區、戶戶有增收項目,率先在全國實現整體脫貧摘帽。
在曾經邊、遠、窮的茅坪鄉神山村,看到,干凈寬闊的柏油路旁溪流清淺,山洼處是茶基地,山坡上是黃桃林,一幢幢漂亮的客家小院錯落有致。神山村第一書記藍樹榮介紹,村里正在引進大型民宿集團,協助擴大民宿規模,完善各種設備,百家樂 贏錢 方法提拔品格服務,要讓更多的人受益于村里旅游業的發展。
不但神山村,巡訪的多個曾經的貧乏村,都在積極做好山水文章;而以位于井岡山腳下的長塘古韻為典型的精品民宿+康養+旅游等綠色產業,也已迸發出勃勃生機。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結合省情實際,試探出富有特色的抓產業就業,促進不亂脫貧的經驗做法,履行選準一項主導產業、打造一個龍頭、設立一筆扶持資金、創建一套長處聯繫機制、培育一套服務體系的五個一模式,推動村干部與能人帶頭領辦、村黨員主動介入、村民自愿介入、貧乏群眾統籌介入的一領辦三介入產業合作格式,產業扶貧精準入戶到人,有733萬戶貧乏戶通過產業發展增收,694萬戶貧乏戶實現務工收入。
吉安市產業扶貧模式也得到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贛南臍橙產業扶貧模式成為全國三大產業扶貧代表范例。
如今的,翠綠滿山、花果飄香,傳統農業煥發活力,生態價值實現變現,青山綠水真正惠及黎民,成為鄉親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天空鳥語啁啾,林間麂子、野兔徜徉。江中藥谷坐落在南昌灣里梅嶺風景區腳下,占地3000畝,只有100畝建廠房,其他場所是湖泊、草地、山林……
這里不僅是華潤江中產品研發、生產的基地,也是一片生機盎然的天然景區。
陶天柱本年52歲,最初在江中藥谷當保鑣,目前專門擔當野生動物保衛,每日投喂動物、巡視山林、控煙防火。
作為一家中醫藥企業,能設一個動物保衛的崗位,相信不多見吧。老陶對自己的工作極度驕傲。
每日,老陶推著自行車到林子里去,背上背著籮筐,嘴里吹著哨子。鳥兒會自動飛到筐中找吃的,獐子、麂子聽到哨子聲,就在他身邊繞來繞去,極度親熱。他說,這里的野生動物至少過份了200種。
江中藥谷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黨童攝
江中藥谷從建設之初就融入了綠色制造、節能環保的生態理念。華潤江中環境控制體系總監樂渝寧說。
這里畢竟是制藥基地,請問藥渣、污泥、污水怎麼處理?
藥渣喂豬喂雞,污泥做磚,污水通過AO工藝處理,經水壩蓄容再利用。樂渝寧答覆。在發展和環保兩個緯度,江中藥谷大膽創造,形成了綠色發展的完整閉環。
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堅持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積極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因地制宜開展綠色發展和生態產品價值轉換工作,加速把資本優勢變成經濟優勢,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紅色在可連續發展的綠色坦途上大步前行。
省委書記劉奇在接納專訪時強調,正著力鞏固提拔綠色發展優勢,奮力打造美麗中國樣板。
紅色動力實干拼搏勇搶先
傳承紅色基因,發憤紅色動力。
紅土地上孕育的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深刻融入老區人民的血脈,成為4600萬贛鄱兒女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的氣力源泉。
為有斷送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122萬名駐村第一書記、397萬名駐村工作隊員、302萬名結對干部……盡銳出戰,40名干部斷送在扶貧一線。
本年4月26日,跟著最后7個貧乏縣公佈退出,的25個貧乏縣全部摘帽。
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干部群眾接續傳承紅色基因,鑄就奮勇拼搏的精神高地,用高潮、汗水、鮮血甚至是生命奮斗,交上了及格的中國減貧事業的答卷。
程扶搖是原修水縣杭口鎮扶貧專干、茅坪村扶貧工作組組長。2025年6月24日凌晨1點多,程扶搖在前去受災鄉村驅散群眾的途中,被暴漲的洪流卷走,非命斷送,年僅28歲。
當我們來到他生前辦公室時,看到他桌上的材料用紅筆做滿了密密麻麻的標誌,對易地扶貧搬家等材料數據核實了一遍又一遍。省扶貧辦主任史文斌在接納專訪時介紹,全鎮384戶貧乏戶,只要報出名字,根本場合程扶搖都了如指掌,幫扶措施也能精準地說出,被大家稱為精準扶貧的活字典。而就在斷送前1個小時,他還曾用手機給縣扶貧辦副主任賴波平發送了一條報送有關易地移民搬家數據的,這條成為他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最后離別。
決不讓一個貧乏群眾落伍,一定引領龍溪村掙脫貧百家樂 算牌公式乏。暗下這個決百家樂變牌心的,是2025年時任于都縣仙下鄉黨委副書記的袁勇鋒。2025年,他主動請纓,挑起了十三五深度貧乏村龍溪村第一書記的重任。
要致富,先修路。有路就有機緣,有路就有但願。袁勇鋒結合村里實情,主動負責、務實創造,連續不斷完善根基設備建設,推動傳統生姜產業蓬勃發展,發展出高山藍莓、茶葉、康養旅游等重點發展的致富產業。
如今的龍溪村,一條條蜿蜒盤曲的盤山水泥公路,猶如一條條血脈通往各村小組和每家每戶門口,村民奔小康的信心滿滿。
全景航拍龍溪村。黨童攝
在井岡山深處、黃洋界腳下、海拔800多米的羅霄山脈中段,坐落著一個叫做神山的貧乏鄉村。這里也是赤軍后代、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黨支部副書記左香云的故鄉。
為掙脫貧乏,左香云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實干,引領貧乏群眾一起爬坡過坎、奔向小康。2025年2月,神山村與井岡山所有貧乏村一同脫貧摘帽。如今,村里把進出黃洋界的古道改造成赤軍小道,將鄰近紅色遺址穿珠成鏈;成立好客神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對接紅色旅游訓練機構;依托扶貧大講堂,開闢精準脫貧課程;引進資金專業,發展茶葉和黃桃產業……神山村的幸福生活更有奔頭了。
等靠要,都摒棄;自強路,皆賣力……,這是神山村的感恩三字歌,形象傳遞出老鄉們自強不息的奮斗狀態。
90后廖竹生,出生在寧都縣大山里的一個貧乏家庭,因先天資殘疾導致雙手不敏捷,拿不起重物。
身殘志堅,不甘向運氣屈服的他,在當地政府電商扶貧資金、政策等多種扶持協助下,憑借自身努力,從連累家人的拖油瓶,變成創業致富的頂梁柱。
如今,他的團隊已經從一開始單一的產品營銷,逐漸發展到以農副產品為主,電子家電、衣飾鞋帽為輔的多種經營,上年僅臍橙銷售額就到達50多萬元。
廖竹生引領團隊,用奮斗突破身體的限制,成為殘疾人創業的領頭雁、脫貧致富的進步代表。
廖竹生們的故事,正是這片紅土地上的奮斗者們在時代長卷上留下的精彩足印。
紅色基因是干事創業的不竭動力,紅色資本更是脫貧致富的有益助力。
大型實景演出《井岡山》,是全國最大的紅色實景劇,也是特色鮮明的扶貧項目。
7月18日晚,現場觀看了《井岡山》第2714場演出。
紅旗招展,氣勢恢宏。歌聲嘹亮,動人心魄。幕天席地間,夜空映成了紅色。60分鐘的演出,由序幕《血》拉開帷幕,分《旗》、《燈》、《情》、《火》、《路》五個章節,生動再現了井岡山革命斗爭期間那段血與火的崢嶸歲月。
演出沒用一個技術演員,600多名演員都是周圍村莊的農夫,且多為赤軍后代。
散場后,加入演出的群眾演員舉著火把,圍在戲院出口,送別現場觀眾。
我們是農夫,以前并不會演戲,但導演說了,你們是革命先烈的后代,能演好先輩的故事。井岡山市拿山鎮溝邊村老嚴家村民李忠說,我的老爺爺是革命烈士,通過演出向先輩們致敬,我很甘心演,而且每場演出會有30元到50元左右的收入,通過演出我上年多收入了6000多元。
穿上戲服是演員,脫下戲服是農夫,是這些群眾演員的常態生活。
群眾演員都是周圍鄉鎮的農夫,此中許多是貧乏戶,白天種地,晚上演出。我們一直在試探把紅色文化資本轉化為陰礙當下、深入人心的文化創新,從而帶動當地農夫脫貧致富。據井岡山市委宣傳部有關擔當人介紹,自2025年開演以來,《井岡山》已演出2714場,觀眾堆積超300萬人次,門票收入過億,有效帶動當地旅館、餐飲、商品零售業的增長。
通過紅色旅游+文化創意,《井岡山》勝利實現了以文興旅、以文就業、以文富民。紅色帶領、綠色發展,產業為根、立志為本,也是獨具特色的脫貧模式。
果蔬飄香、白墻黛瓦、樂業安居……初夏時節,行走在贛鄱大地,時時能感遭受人民的贛勁十足,處處可見產業豐、面貌美、人痛快的美麗新天氣。
紅色最紅,綠色最綠,脫貧最好。在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鼓舞下,贛鄱兒女正以厚重的地區文化為底色,把紅色基因轉化為不竭動力,實干拼搏勇搶先。
育新動能贛鄱崛起向未來
轉變發展理念,提高發展質量。
以作示范的高尺度、勇搶先的精氣神,勇于向好的學、向強的比、向高的攀,凝心聚力加速高質量發展。
一張成果單,展示出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也詮釋著新發展理念的內涵。
面臨疫情、汛情的考驗與穩增長的雙重挑戰,經濟交出了一份提氣的半年報:本年上半年省GDP同比增長%,此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855億元,同比增長11%;第二產業增加值591億元,同比增長04%;第三產業增加值59065億元,同比增長14%。
實在,十八大以來,GDP一直維持在8%以上的增長,經濟增速連續維持在全國第一方陣。
數據背后,是1669萬平方公里的贛鄱大地,以新發展理念作指揮棒,向革新開放要動力,向創造百家樂優惠活動創業要活力,向特色優百家樂玩法攻略勢要競爭力。
紡織服裝業是于都縣的首位產業。高尺度聰明企業、聰明園區、數字車間、智能工廠,正推動于都奔向中國品牌服裝智能制造時尚名城。
在贏家時裝有限公司的服裝生產車間,一條高檔女裝智能制造生產線上,百余名勞工正在繁忙。
懸掛搬運全程智能化,生產線接到數據后,會自動裁剪布料,并把衣料傳送給各個工位。勞工們只需依照系統提示,就能順利把一件件半成品加工成型。
通過我們的APP,消費者在家中也能自如地選擇專屬自我的訂制款型。贏家時裝公司工會主席肖智勇說,這樣,就知足了差異的個性化需求,實現‘一人一款,一人一版’。
2025年,贏家時裝銷售收入過4億,向當地納稅3000多萬元。公司有434名職工是建檔立卡貧乏戶,也都脫貧奔小康了。
當前,于都的紡織服裝企業總數達2200余家, 2025年全行業產值過份45278億元。
未來,這里將形成過份千億元的服裝產業集群,帶動數十萬人就業。
通過實施專業創造、專業改建、數字化、產業集群優化等提拔行動,連續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速構建當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南昌VR產業基地。王普攝
在紅谷灘區南昌VR科創城,國家職業教育虛擬仿真示范實訓基地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
項目設計同時收容10000論理學生……要建虛擬仿真示范實訓基地、虛擬仿真講授實驗中央、創造創業孵化中央、產品研發中央……華天虛擬仿真示范基地有限公司總經理項順介紹,打通從職業院校到企業的‘最后一公里’。
以VR虛擬專業參與職業教育,進行高檔精英藍領訓練,產業具備前瞻性,項目尚未竣工,基地已經遭受華為、阿里、遊戲等的青睞。
駐足于優良的營商環境和VR產業根基,鋪展開的藍圖遠不止于一個實訓基地,更想打造一個具有環球陰礙力的VR產業中央。
這是南昌的雄心,更是的雄心。
不久前,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省虛擬現實產業鏈鏈長吳曉軍主持召開虛擬現實產業鏈發展推進調度會,就打造VR全產業鏈做配置。
引人關注的不僅是VR ,產業鏈鏈長這個稱號也令人面前一亮。
本年4月,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省長易煉紅領銜,11位省領導對接有色金屬、虛擬現實、生物醫藥、綠色食物等14個重點產業鏈,加速構建具有特色的當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形成新的增長點。
南昌航空城從生產大飛機機身,延伸到試飛、交付等產業,國產大飛機產業鏈已然成型。生物醫藥產業以中醫藥、醫療器械、化學藥、生物藥等為重點,努力延伸產業鏈、提拔價值鏈、融通供給鏈。通過推進鑄鏈強鏈引鏈補鏈工程,全心打造萬億級、五千億級和千億級產業梯次發展格局。
電子是發展的領頭羊,已形成以京九高鐵為一軸,南昌、吉安、贛州和九江四個城市為重點的一軸四城十基地產業布局,規模以上企業突破1000家,2025年營業收入過4000億元。
贛州國際陸港,展示出另一種高程度開放、高質量發展模式。
一輛輛重卡往來穿梭,一座座塔吊將集裝箱碼放到列車上,一批不久前運抵的入口汽車很是搶眼。
大路康莊調研行組在贛州國際陸港。王普攝
就在6月28日,贛州陸港入口汽車突破千輛大關。而這一天,正是《國務院關于支援贛南等原中心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整整8周年的紀念日。贛州陸港集團董事長蔡湖南感觸,如果沒有《若干意見》出臺,口岸不可能發展成目前的規模。
進境貨物與沿海同價到港、出境貨物與沿海同價起運、通關服務與沿海同樣效率。蔡湖南一一細數內陸港的優勢,沿海口岸對接相對單一,而我們可以對接差異的沿海和陸地口岸。同時,我們的企業可以在家門口報關,方便快捷,對外面的企業也很有吸引力……
數據顯示,贛州陸港本年上半年已開行中歐班列65列、行鐵海聯運三同班列559列、內貿班列318列。魅力初顯。
當前,贛州陸港迎來新的發展機緣。成立以易煉紅省長為組長的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建設領導小組,依托贛州國際陸港等國家級開放平臺為重點,全心支援贛州市打造全省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示范帶領全省對接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本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跟著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啟動建設,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造試驗區建設全面鋪開,各類開放平臺的政策紅利在加速開釋,的開放型經濟提速提質發展按下了快捷鍵。
省委書記劉奇強調,將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速構建內外并舉、全域統籌、量質雙高的高程度開放新格局,切實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
放眼未來,一個發展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連續的,明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