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黨中心主動撤退延安,轉戰陜北。其間,毛澤東身邊始終有兩支隊伍:由征戰人員組成的槍桿子隊伍和由工作隊組成的筆桿子隊伍。他們在黃土高原上牽著敵人二十幾萬人馬兜兜轉轉,終極贏得了成功。毛澤東后龍七 百家樂來評價:中心留在陜北靠文武兩條線指揮全國的革命斗爭。武的一條線是通過電臺指揮交戰,文的一條線是通過傳授輿論。
將紅色聲音傳遍全中國
隨同黨中心縱隊轉戰陜北的這支筆桿子隊伍,是由副總編制范長江引領的一支41人工作隊。為保密起見,中心縱隊對外稱三支隊,下轄四個大隊,工作隊便是四大隊,范長江任大隊長,由編制、翻譯、電務和后勤等人員組成。
在撤退延安的第七天,我西北野戰軍就打了第一個大勝仗——青化砭大捷,殲滅胡宗南部第31旅,俘虜敵旅長李紀云以下2500余人。為了將這一好傳遍全中國,經周恩來指示,一封電頭為陜北25日電、末尾為毛澤東主席致電西北野戰軍全體指戰員,祝賀你們贏得了首戰的偉大成功的稿件由四大隊發往總社,經陜北新華廣播電臺播出。
4月10日,在靖邊的一個窯洞里,毛澤東改動社論《中國人民偉大斗爭的二十年》,發出了滅亡蔣介石的檄文。這是日本認輸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公然命令滅亡蔣介石反動統治。
5月初,西北野戰軍贏得蟠龍大捷。胡宗南聽到了陜北新華廣播電臺播出的評論《志大才疏惡毒虛偽的胡宗南》,氣得說不出話來。5月14日,陜北軍民在安塞真武洞舉行蟠龍戰役祝捷大會。周恩來典型中共中心公佈:黨中心、毛主席從撤出延安后,一直在陜北與邊區軍民共同奮斗。由四大隊發到新華總社,第二天播發出去。老黎民知道黨中心、毛主席還在陜北,備受鼓舞,堅持了必勝的信心。10月10日,播發毛澤東撰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響亮地提出歷史性口號——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
在轉戰陜北的日子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心領導為撰寫、改動的評論、社論、各類文稿達70多篇,這些由陜北發出的紅色電波,成為了時代的最強音,促成了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向戰略攻擊轉變的關鍵布局。
更高的工作尺度
在歷史轉折期間,毛澤東和黨中心在陜北布局整個解放戰爭,需要研究大批資料輔導決策。四大隊還蒙受抄譯國民百家樂 評價黨中心社電訊和路透、美聯、合眾等外國通信社的部門英文電訊的工作,編制出版每期各4000字左右的《簡報》和《參考》,供黨中心決策參考,相當于部門智庫的性能。
每日,四大隊都要報給中心一大疊抄接收的中外文電訊。發還的電訊上面都有中心領導用毛筆、鉛筆畫的圈、點、線等符號和批注。中心給四大隊送的每篇社論、評論等,都用鋼筆抄錄,筆跡明晰,標點精確,這種當真擔當、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對四大隊工作人員觸動很大。范長江說:這種當真與求精的精神完全顛覆了我過去十幾年來所以為的最高的‘當真’的尺度。一篇社論,一個會談,一條,往往要改好幾遍,甚至重寫幾遍,此中絕大部門都在任、周、陸(陸定一)等詳細傳閱研究之外,主席又加以一字不茍地改動。
在黨中心的嚴格要和解具體傳授下,四大隊的工作立場愈發嚴厲當真。為保證向太行總社的發電不譯錯,他們在文章譯好后,由譯電員讀電碼稿,包含有標點符號,擔當編制看著原稿聽。人名、地名和同音易混的字反復核對,以保證譯碼無誤,然后交電臺發出。總社口語廣播主百家樂 line 群組要文章時,他們手持原稿比較收聽,嚴格把關每個環節,仔細反復核對,以確保精確、及時地播發黨中心的聲音。
終生難忘的日子
四大隊隨同黨中心轉戰陜北歷時一年多,有時和敵人擦肩而過,有時遭到敵人前后夾擊,僅大的遷移就有8次。一孔窯洞便是辦公室,門板、灶臺和磨盤便是辦公桌。一到宿營地,電臺同志當即架線抄收電訊,編譯人員就在炕百家樂投注心法沿、灶臺甚至膝蓋上進行編譯,有時就在距敵不過一二十里的告急場合下工作。
急于尋找我軍主力決鬥的胡宗南,不僅派飛機四處偵察,還懸賞30萬元監測毛澤東的電臺。為保障中心首長的安全,四大隊采取嚴格的防護措施,避免被敵人逮捕到信息,同時親暱關注和蒐集敵臺場合,隨時向中心匯報。
1947年6月9日,四大隊的電臺搜索到國民黨中心社的,說毛澤東正在馬百家樂開牌規則蹄溝一帶活動,范長江馬上教導毛澤東。黨中心機關和毛澤東駐地在王家灣,而這正是胡宗南部襲擊馬蹄溝的必經之地。中心馬上號召向山上遷移。敵軍步步緊追,暴風暴雨傑作,山路崎嶇泥濘,其他大隊都已進山,怕同志走錯路,毛澤東、周恩來留在山口焦慮地等候四大隊,直到看到他們都遇上來,才放心一起上了山。
陜北的聲音維系著全國幾億人民的心,聚焦著所有人的目光。1948年春,范長江引導四大隊隨同黨中心離開陜北。他后來往憶:這一年多親眼看到毛主席指揮三四萬人,打敗胡宗南20余萬人。途經我手發布過《毛澤東選集》上的很多主要文件,親眼看到全國解放戰爭由防御轉入回擊。固然途經不少驚濤駭浪,但在毛主席領導下贏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功,這是終生難忘的日子。